醫學美容就是在美容前面加醫學兩字這麼簡單嗎?

醫學美容就是在美容前面加醫學兩字這麼簡單嗎?

相信有不少人聽過醫學美容這四個字,但對醫學美容這行業的了解可能相對缺乏,

畢竟對部份消費者來說醫學美容業內透明度相對不高,信息亦不易理解,

例如醫學美容與傳統美容有何分別?

有什麼服務是屬於醫學美容療程?

醫美行業如何營運及收費?

醫學美容項目真的全都由醫生執行?

哪一間醫學美容中心賣最多廣告?

香港醫學美容中心普遍又有什麼困難?

以下一一拆解

醫學美容定義及常見醫學美容療程分類

其實大家直覺都會覺得醫學美容定義理論上應涉及有醫生或專業醫護人員的療程才介定為醫學美容項目,實際情況是這樣嗎?

坊間常見的醫學美容療程,大致可分為4大類別:

醫學美容手術:

常見整形外科手術有割雙眼皮、隆胸、抽脂,多數由整形外科醫生處理,但行內其實也有其他專科醫生或普通科醫生在做

醫學美容針劑注射 / 埋線,亦稱作微整形

即透過打醫美針改變面形:常見的有肉毒桿菌針、透明質酸針 (在台灣通常叫玻尿酸)、骨粉/聚左乳酸針(即所謂刺激膠原增生/膠原再生)、美白保濕針。

埋線療程其實主要是在你皮下埋進外科手術線,主要是希望做到非手術拉面(即面皮下垂而做提升 )。

這些都需由香港註册醫生操作,否則可犯上無牌行醫

能量型醫學美容儀器

能量型醫學美容儀器可概括地分為高能量和低能量醫美儀器,(市場曾有聲音希望只准醫生操作醫美儀器,但引來美容業界強烈不滿,種種原因及利益關係下文再討論)但其實高能量與低能量並未有一個十分清晰的界線,市場上大部份能量儀器操作者並非醫生,而是業內統稱為therapists的治療師。

常見的醫美儀器技術應用有近年坊間出名的 HIFU(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 高強度聚焦超聲波/台灣稱超音波) 、RF (radiofrequency 射頻/台灣稱電波)、激光(laser: pico laser 皮秒激光其實也是激光,主要是較新一代的激光技術)、冷凍溶脂、等離子(plasma)、清潔皮膚及導入儀器及多年前的技術例如醫學彩光 (IPL – Intense Pulsed Laser)等等

其他醫學美容療程

化學換膚(chemical peel)、微針(microneedling)、護膚品

醫學美容療程名稱百變,令人花多眼亂,其實這些療程有何功效?應該如何選擇?

你有沒有去過餐廳點餐,望著餐牌而你完全不了解哪是什麼食物?例如飲品種類寫白雪公主、青蛙王子…最後你唯有逐一問侍應才知道…

香港美容院或醫學美容中心也盛行這技倆,什麼水原共生、童顏針、少女針、逆時針、熊貓針、冰冰針、鑽石漩渦美肌、玫瑰線、爆炸線、蛋白線…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都是摸不著頭腦的療程名稱,繼而有人會進一步問相關療程其實是有何功效、做什麼?變相美容院就有filtered sales lead 可作進一步銷售,(但相信有更多的人直接不聞不問就算)因為對美容中心來說,看完療程名稱不明白的客人都會進一步查詢,可算是相當有興趣的潛在客戶。

醫學美容中心療程名稱雖然多,但總離不開以上4大類,以下簡單說明一下每類功效:

醫學美容手術

看其名就知,相當直接。

雙眼皮就是弄個雙眼皮出來、隆胸就是令胸部更大更挺。內裡當然還有很多細節,例如隆胸用什麼物料的矽袋,幾多毫升的袋、圓形還是水滴形袋、哪個位置開孔放袋…這又是另一題目,可寫另一文章再探討;

這類療程/手術名稱相對清晰,你一看就會知是何指。

醫學美容微整形針劑及埋線

這類型最多人誤會及混淆的是肉毒桿菌及透明質酸針劑的效果。

簡單理解肉毒桿菌原理,它其實就是肌肉放鬆劑。當你控制肌肉做面部表情時,例如雙眼向上望,額頭紋便會出現,稱之為動態紋。而當肉毒桿菌素應用在此肌肉,肌肉就會放鬆下來,你就算做眼向上望這同一動作,額頭紋也不會出現,變相減少面上動態紋的出現,這效果會維持4到6個月,視乎不同肉毒桿菌產品 。(不要以為肉毒桿菌針就一定等於BOTOX,就等如跑車不只有林寶堅尼一樣,還是有其他牌子的;

所以BOTOX 只是肉毒桿菌產品類別當中一個品牌名,當然它在全球佔了絕對領導的市場份額; (之後出文再探討不同牌子的分別)

醫學美容中常見的肉毒桿菌應用有:

-瘦面

-減輕眉心紋

-額頭紋

-魚尾紋

-瘦小腿

-止汗

而透明質酸針劑、什麼少女針、童顏針…其實可以概括稱之為皮下填充劑(dermal filler ),即是給面上凹陷的地方位置填充,令其飽滿。

例如太陽穴位置凹陷或下巴不夠長不夠尖、鼻子不夠高、兩邊面頰蘋果肌不夠脹…用這些針劑便可填充位置,塑造你想要的形狀 。

當然不同填充針劑的原理和塑形效果(較軟/較硬)及時間(即時見到還是慢慢增生到想要的效果)也不同,不過大致上他們都是填充面上凹陷的地方,所以和肉毒桿菌針放鬆肌肉的原理很不同,但它們的確可以相輔相成地一起運用,做出更好的效果。

只是一般人都會容易將肉毒桿菌和填充針劑混淆。

而在填充針劑類別當中又以透明質酸最廣為醫生所用,原因是它有可逆轉的特性。即是如果效果不理想,醫生是可以透過溶解劑溶掉這些透明質酸,所以效果相對可控;就算不用溶解劑,經過一至兩年後,透明質酸填充劑也會自然分解,面部回復至打針前狀況。

相較其他非透明質酸填充劑,透明質酸有可即時逆轉的特性及相較安全,而且透明質酸可以即時見到效果。

所以其他填充劑就用另一個故事來做銷售,例如打後你面型輪廓不會立即有大改變,朋友不會知道你做了微整形,而針劑是會刺激你皮下膠原慢慢增生,令你面型慢慢變得越來越好。(有時你會覺這些想法有些複雜,消費者既想打針變靚,但又不想被別人知道,同時付了錢又想見到顯著效果)

還有另一類針劑類別-保濕針。

它們的原理都是在臉上皮下較淺層位置打多針,打進保濕物料例如透明質酸令你皮膚變得更緊緻水潤,但不會令你輪廓上有改變,相較安全,而且療程後通常只有少少紅,隔一兩天便可回復正常社交活動,朋友也不會察覺。

最後埋線療程其實主要是在你皮下埋進外科手術線,主要是希望做到非手術拉面(即面皮下垂而做提升 )。關於這些微整形,其實還有很多資訊是行外人不知道的,之後可再詳細探討,這裏先作概括介紹吧。

能量型醫學美容儀器相關的療程

無論它們有多少名稱或技術, 其實做到的功能可簡單概括為以下:

*去斑

*脫毛

*提升下垂的面部

*去除紋身

*減肥溶脂

*皮膚緊緻及嫩膚除皺

*處理暗瘡

*平整皮膚表面凹凸不平及膚色不均

*利用儀器增強肌肉組織(近3年開始流行)

*微絲血管導致皮膚泛紅

化學換膚(chemical peel)、微針(micro-needling)及其他醫學美容產品例如護膚品

針對臉上膚質的改善,令你膚質 更亮麗有光澤。

醫學美容中心和傳統美容中心的分別?

現在界線愈來愈含糊,因為傳統美容中心除了主要做上面類別3及4外,其實也會做類別1和2療程,但他們都是透過聘請part time醫學美容醫生來進行,而不會聘用全職醫學美容醫生固定在美容中心內工作(因為聘用全職醫學美容醫生成本實在太貴,並不是每間美容中心都能負擔,想知道聘用全職醫學美容醫生人工嗎?);

而醫學美容中心,主要收入來源是類別2和3的療程。

有些醫學美容診所會自己聘請全職醫生 (通常醫生自己開,自己做微整項目,一般醫美儀器療程就交給聘請成本較低的治療師做);其實不少醫學美容中心只聘請part time醫生為已預約客人做微整形項目,以節省成本,平時主力宣傳醫學美容儀器療程,並交由治療師執行。

全職醫學美容醫生人工

醫學美容業界內,通常大型連鎖集團都會分medical beauty centres 同 beauty salon(即醫學美容部及傳統美容部),然後進行交叉銷售及upsell。

近年就有不少以往專注做傳統美容的集團,由於擁有龐大的客戶群,所以想進佔利潤更高的醫學美容服務,於是大力拓展醫學美容中心,(同時聘請不少醫學美容醫生,需求增加,從而推高了聘請醫生成本。

近年情況, 剛從醫院實習完的全新醫生,對醫學美容沒有經驗,全職加入醫學美容界別平均月薪是15至20萬。(當然疫症後需求有所改變,又會是另一番新景象),希望透過將客戶升級轉型。

慢慢市場形成了兩批公司,就以香港最大的其中兩間醫學美容上市公司為例,有一間主力是著重醫生醫學美容項目;而另一間則著力醫美儀器療程 (非由醫生操作,以減省大筆醫生聘用成本),醫學美容生意額上可算是不相伯仲。但營運模式卻大大不同,之後可再出文探討。

香港醫學美容市場概況

市場上,如果主要以醫學美容服務如微整形及高能量醫美儀器作為主要收入的香港醫學美容中心(有聘用半職或全職醫學美容醫生), 估計不多於500間。

至於全職做醫學美容服務的醫生,估計全港少於200人。

所以香港的醫學美容市場說大不大,說少不少,但競爭就一點也不少,從本地不同渠道見到的醫學美容相關廣告可見一斑。

所以以往有不少香港醫學美容中心著重吸引非本地客,透過與不同中介合作來增加收入,其實有很大部分是來自內地客。

熱門療程 醫學美容收費

不同療程的收費方法都有不同,所以在付款確認之前,最好先了解每一項療程的費用計算方法。

肉毒桿菌

例如肉毒桿菌針劑有些醫學美容中心會按部位而定,有些則會按劑量而定,一般常見的瘦面療程大概是$3000左右 ; 眉心紋、魚尾紋、額頭紋,大概$1000-$2000一個部位。

皮下填充針劑

通常則以每支或每毫升計價,所以要清楚了解要處理的部位大約需要多少毫升?是否一次可完成?(刺激膠原增生類針劑及保濕針通常需要2-3次才完成整個療程)

皮下填充針劑每毫升平均收費可以相差很遠,視乎不同產品、正貨還是水貨(正貨水貨題材之後再詳細分析內裏利益關係)、處理位置不同,價錢也可以相差很遠…..但一般來說,就算是市場上最有名的正貨品牌填充劑,平均收費大概是每毫升$3000 – $5000 不等。

保濕針價錢會稍低,大約是$1000-$3000 每次(平均1-2毫升),一般要2-3次為完整療程。

能量型醫學美容儀器

醫美儀器如激光或HIFU療程就多數以發/線數計,所以購買之前要清楚了解是否包全面或者療程有多少發/線?

脫毛是脫哪個部位?打斑療程是指全面還是局部?打多少發/線?

有沒有療程相關的其他附屬產品、儀器、程序要做而影響收費?

完整一個療程要做多少次?首次療程收費與後續收費是否一樣?

了解清楚,保障自己。

用作減肥的醫美儀器收費又會有少少不同,例如要減腰部脂肪,儀器探頭要完整處理腰部一週每次可能需要3-4個探頭,整個療程又要做多次,那就需要整個完整療程計算收費,一般減肥塑形療程大概$3萬-5萬不等。

留意醫學美容療程新客/試做優惠價

通常廣告都會見到低至數百元試做優惠,而其實整個療程可能要做10多次,而且首次與後續收費相差極大,加上做完首次試做可能極需要後續再處理,結果不得不付錢….所以就算是試做價,都應該清楚了解細節才確認付款。

[醫學美容推介?]

醫學美容/美容業設立購買冷靜期其實是一個保護消費者的好機制。

有勇氣推出及執行此機制,而且容許消費者輕鬆簡單地在冷靜期內退款的醫學美容中心,我們都相信是值得推薦的,最起碼後悔時消費者有轉彎的餘地。

寫了這麼多香港醫學美容資訊,希望對你有幫助,方便大家購買醫學美容療程前參考。

我們將持續深入探討文中提到的一些話題,之後再出文詳述。

如果你有其他資料提供或想了解更多相關消息,可以在下面留言給我們或免費訂閱我們的訊息,我們將定期提供有價值的相關資訊給你。

發佈留言